Skip to main content
  • Home
  • Policy
  • 尽管中国实施了强有力的出口限制,美国通过“转运+贴牌”方式继续大量进口稀土
尽管中国实施了强有力的出口限制,美国通过“转运+贴牌”方式继续大量进口稀土
Picture

Member for

8 months 4 weeks
Real name
Nathan O’Leary
Bio
Nathan O’Leary is the backbone of The Economy’s editorial team, bringing a wealth of experience in financial and business journalism. A former Wall Street analyst turned investigative reporter, Nathan has a knack for breaking down complex economic trends into compelling narratives. With his meticulous eye for detail and relentless pursuit of accuracy, he ensures the publication maintains its credibility in an era of misinformation.

Changed

美国从泰国和墨西哥进口的锑超过过去三年总和
中国出口量反而激增,“转运”迹象明显
中国将稀土作为外交筹码,国内企业承压严重

中国掌控着对高科技产业至关重要的矿物供应,尽管已经打出出口禁令的“王牌”,但美国通过泰国、墨西哥等第三国绕道进口的迹象日益明显。在中美科技主导权争夺战日趋激烈之际,有分析指出中国的关键矿物出口管制措施实际上正在失效。

中国控股的泰国企业主导转运

据路透社9日报道,自中国去年对美实施关键矿物出口禁令后,美国企业通过泰国和墨西哥转道进口中国矿物的现象愈发突出。为了应对美国对半导体行业的制裁,中国政府自去年12月3日起全面禁止对美出口用于电池、半导体、军事技术的关键材料——锑、镓和锗。然而,尽管有此举措,美国相关矿物进口量已恢复至禁令前水平,且有迹象显示中国企业直接参与其中。根据海关与装船记录,至少有一家中国控股公司涉及该交易。

美国海关资料显示,美国在去年12月至今年4月间,从泰国和墨西哥共进口了3,834公吨氧化锑,超过此前三年总和。原本在2023年未跻身中国锑出口前十的泰国与墨西哥,如今却跃升为前3大出口市场。考虑到这两国都不具备可观的锑开采能力,且各自仅有一家精炼厂,“转运”(transshipment)行为几乎板上钉钉。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中国锑生产企业永升化工旗下的泰国子公司“泰国尤尼派特实业”近几个月频繁与美国进行贸易。数据显示,尤尼派特从去年12月至今年5月间从泰国向美国出口了至少3,366吨锑产品,是去年同期27倍之多。货物最终买家是位于德州的“永升与艾森公司”,该公司在中国禁令出台前曾直接从永升化工进口原材料。

对美出口限制,反成国内企业“逆风”

中国政府原本希望通过限制稀土和关键矿物出口,在与美国的战略博弈中掌握更大主动权。但这一限制措施反而迅速威胁到中国本土企业的生存,引发市场剧烈动荡。事实上,在今年4月中国发布新一轮稀土限制措施后,不到两个月全球汽车制造业即面临零部件短缺,有些企业甚至不得不停工。虽然这一出口限制确实迫使特朗普总统回到谈判桌前,但对国内企业而言,却成为疲软内需环境下的“雪上加霜”。中国企业仿佛成了中美冲突下的地缘政治牺牲品。

路透社援引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中国11家主要上市磁铁制造企业中,出口在其总营收中的占比高达18%至50%。但出口管控启动后,仅两个月间磁铁出口便骤降75%。部分中小企业在4至5月间将产量削减约15%。原材料信息机构Argus的首席分析师Eli Saklatvala指出:“磁铁企业正面临出口中断与内需疲软的双重打击,不确定性使得它们短期内失去了重要客户基础。”

美国制裁奏效,中国造船订单大幅蒸发

与此同时,美国借助战略产业对华制裁作为外交杠杆的做法却见效明显。美国以振兴本土造船业为由,对中国建造、运营或拥有的船只征收高额港口费用,同时对岸吊机等中国关键造船装备加征高额关税。这对长期主导全球市场的中国造船业构成严重打击。

据英国船舶与航运市场研究机构Clarksons Research披露,今年上半年中国船企新接订单总量为2,630万载重吨(DWT),同比暴跌68%。同期,中国在全球新订单市场的份额从去年的75%骤降至56%。美方施压不仅限于新船建造,连维修和保养市场也受到影响。业内指出,2021年至2024年间,中国在超大型油轮(VLCC)维修和保养市场的平均占有率达70%,但在今年上半年已跌至50%左右。

Picture

Member for

8 months 4 weeks
Real name
Nathan O’Leary
Bio
Nathan O’Leary is the backbone of The Economy’s editorial team, bringing a wealth of experience in financial and business journalism. A former Wall Street analyst turned investigative reporter, Nathan has a knack for breaking down complex economic trends into compelling narratives. With his meticulous eye for detail and relentless pursuit of accuracy, he ensures the publication maintains its credibility in an era of misinformation.